冬日的中午,陽光灑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友誼大道旁,81歲的嚴金昌老人正在自家的農家樂外,和村里其他老人聊天。45年前的初冬對于嚴金昌來說,仿佛不是很久遠的事情,那時他和小崗村村民秘密按下實行包產到戶的紅手印,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帷幕。
從那時起,小崗村就從未停下改革的步伐,從大包干到土地確權頒證領到“紅本本”,再到農村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東的改革,這個因改革而活,因改革而興的小村莊,通過配強黨委班子、三產融合發展、發展社會事業,在一次次的探索蹚路中,舊貌換新顏,村民的生活也隨之大變樣。
配強黨委班子——
戰斗堡壘強起來
45年前,干活“大呼隆”,分配“大鍋飯”,小崗村村民缺乏生產積極性,“上工像綿羊,休息似倒墻,一年累到頭,還是餓肚皮”。為了吃飽飯活下去,1978年的冬天,嚴金昌等18戶村民憑借敢為人先的勇氣秘密商議分田單干,按下了“大包干”的紅手印?!按蟀伞钡诙?,小崗生產隊糧食總產相當于1955年到1970年產量總和;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18倍。
“吃飽”了的村民發現,小崗原本是領跑,不知不覺間就落在了別人后面。2004年,上級黨組織向小崗村派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,從強班子開始著手解決小崗村發展慢的問題。在以第一書記沈浩為代表的村“兩委”帶領下,小崗村從一度迷茫中奮起,開始了艱難的“二次創業”。
為進一步促進改革發展,小崗村村黨委堅持民主決策,嚴格落實“四議兩公開”制度,每個重要環節、每項重要決策都按照黨委會提議、村“兩委”商議、黨員大會審議、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的步驟組織實施,對決議事項進度、效果等進行全程監督、檢查,所有決議、環節都及時公示公開,向村民交出一本“明白賬”。在清產核資和成員界定兩個重要的環節,小崗村嚴格執行“張榜公示、三榜定案”程序,一榜公示初步結果,第二榜公示資產核查審計結論,第三榜公示最終結果,讓全體村民都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全過程。
通過“內部選”“外部引”“上級派”等方式,小崗村不斷選優配強黨委班子,建立省指導、市主導、縣鄉統籌、村抓落實、第一書記負總責的工作機制,推動村“兩委”核心成員交叉任職、各級單位優秀干部和駐村企業人才在小崗村黨委交流掛職,同時,從外出經商人員、合作社負責人等群體中,擇優選拔一批帶頭人,配強村“兩委”班子和集體經濟組織班子,班子年齡、學歷、能力結構不斷優化,組織戰斗力明顯提升。
三產融合發展——
集體經濟壯起來
走在小崗村的友誼大道上,兩側的商店鱗次櫛比,讓人目不暇接。同為大包干帶頭人的嚴金昌和關友江,在相距不遠的道路一側分別開起了農家樂,僅此一項每家年收入就能增加十幾萬元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小崗村聚焦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目標,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實現現代農業轉型升級,集體經濟不斷壯大。一產注重培優,以“小田變大田”改革為依托,在1.367萬畝高標準農田全覆蓋的基礎上,實施全域提質改造,進一步釋放農業活力。先后與安徽農墾集團、北大荒集團等深度合作,引進凱盛浩豐、春禾智慧農業等項目,扶持培育合作社(家庭農場)35家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,培育出“小崗葡萄”“小崗藍莓”等優質品牌。
二產注重育強,成立小崗農產品加工產業園,組建產業投融資公司,推行“管委會+公司”發展模式,推動村園一體發展。小崗盼盼食品、蒸谷米等一批項目先后建成投產,天大白芨、噸牛食品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。自2022年起,小崗村連續兩屆成功舉辦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大會,每屆吸引全國上百家食品工業領軍企業、投資機構、采購商參加,綠色食品產業鏈初步形成。
三產注重做大,成立旅游投資公司、產業投資公司,打“小崗”牌,唱經濟戲,做發展文章,大力發展紅色旅游、鄉村休閑旅游等服務業。自主運營品牌,與小崗盼盼、北京恩源科技等公司開展村企聯建,通過參股經營、合作開發等方式,增加集體經濟收入。初步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基礎,農產品加工為核心,旅游、培訓教育、農村電商并駕齊驅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,去年小崗現代農業示范園片區總產值達20.5億元。
發展社會事業——
村民心情美起來
嚴余山的女兒嚴海月剛考上安徽財經大學,馬上就要拿到村集體的升學獎勵。“我小學畢業后,正好趕上小崗小學開設首屆初中班,改名小崗學校。后來師資也變強了,不少在外地上學的學生都轉回來了。”近些年來,村里對子弟考上本科、碩士、博士等都有數額不等的獎勵。
富裕起來的小崗村,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更有底氣。投入380萬元完善小崗學校軟硬件設施,提高教師待遇,獎勵優秀學生,補貼校車費用,教學質量明顯提升。設立大學生入學獎勵基金,最高博士生獎勵1萬元,每年獎勵總額達7萬元。建立小崗學校教育教學獎勵制度,每年發放獎補資金50余萬元,小崗學校教師集體獲評“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”。
積極推進智慧醫療覆蓋小崗,家庭醫生簽約達100%,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。加強小崗敬老院軟硬件建設,與江蘇禾康智慧養老產業公司合作,開展“老年助餐”服務,提升養老保障水平。依托村集體經濟,逐步實現學有所教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住有所居。
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抓手,在全省創新開展鄉村治理積分制,成立“美德銀行”,修訂移風易俗村規民約,分片區成立移風易俗理事會,為每戶發放美德銀行積分存折,通過積分獎勵、通報表揚等方式正面引導,通過通報批評、扣減積分等方式進行負面懲戒。成立6支志愿者服務隊,累計組織開展人居環境提升、植樹造林等志愿服務活動120余次。村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,小崗村先后舉辦“崗上花開·萬人游小崗”等系列文化旅游主題活動40余場。連續14年舉辦鄉村春晚,評選表彰“好媳婦”“美德少年”“文明新風戶”400多人,持續培育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