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鳳陽縣棗巷鎮堅持黨建引領,以“小板凳”為載體,凝聚黨員力量、提升村級環境、促進集體經濟發展,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,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
“小板凳”聚力同向共跑,凝聚黨員新合力。深化“小板凳”黨建活動,通過組織黨員座談、議事,實現問題共商共解。黨支部采取“1+N”聯系服務群眾機制,1名黨員聯系N戶家庭,制定走訪計劃,實施隱患排查,并通過實行“小板凳工作法”,制定值班表,確保村干部和黨員輪流值班,及時響應處理村民矛盾糾紛,有效減少了治安問題和上訪事件;同時,通過“小板凳”議事會形式,設立具體議題,鼓勵黨員干部與村民面對面討論村務公開、民主決策等事宜,黨支部積極發揮引領作用,引導黨員們聚焦問題核心,共同尋找解決方案,實現問題的共商共解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排查化解矛盾隱患20余起,收集并落實村民意見100多條,進一步凝聚了黨員先鋒齊抓共管基層治理合力。
“小板凳”聚力黨建引領,共筑鄉村新顏值。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中,以“小板凳”為黨建活動平臺,重點實施“門前三包”責任制,引導村民自覺維護房前屋后環境衛生。黨員帶頭,與村民共坐“小板凳”,宣講政策,明確責任區域,設立黨員示范崗,激勵村民參與。通過黨建引領,增強村民環保意識,共筑和美鄉村新貌,實現環境衛生長效管理。同時,定期組織開展“清潔家園”競賽活動,通過評選“最美庭院”,并給予通報表揚和獎勵,進一步激發了村民的參與熱情。結合垃圾分類新風尚,黨員干部利用“小板凳”平臺進行分類指導和教育,使村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。據統計,全鎮共有200余戶家庭參與到了競賽中,共評出“最美庭院”32戶,鄉村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,環境滿意度有效提升。
“小板凳”聚力幸福共富,走出惠民新路徑。利用“小板凳”黨建活動平臺,深入收集并整合村民對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,鼓勵村民以資金、技術、土地等多種形式參與到村集體經濟建設中來,實現資源共享、利益共贏。黨支部發揮引領作用,制定具體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,成立以村民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合作社,集中力量發展特色農業和水產養殖,拓寬增收渠道。通過建立“小龍蝦”育苗基地和水產品特色養殖實訓基地,張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10萬元增長到現在的30萬元以上。同時,黃咀村通過與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深度合作,建立農產品深加工基地,以“高校+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帶動周邊20余戶農戶共同致富,實現了村集體與農戶的共贏,集體經濟創收近26萬元。